中國製造確定了*個(ge) 十年行動綱領,在於(yu) 改變如今強而不大的製造工業(ye) 。加快核心技術的研發,提高工業(ye) 競爭(zheng) 力是當務之急。
《中國製造2025》並不孤單,在該報告發布前後,為(wei) 了在未來繼續保持已有的優(you) 勢,各主要製造業(ye) 大國都有類似的發展計劃。世界各國紛紛提出了重返製造業(ye) 、振興(xing) 裝備製造業(ye) 、實行新的工業(ye) 化發展計劃,不想輸在規劃的起跑線上。
改變機遇
波士頓谘詢公司(BCG)2014年夏季發布的製造業(ye) 競爭(zheng) 力的排名報告中,在綜合對比25個(ge) 主要出口國的競爭(zheng) 優(you) 勢和劣勢之後,發現中國排名*。
幾乎是在同一時間,武漢大學發布的研究報告則稱,中國的製造業(ye) 產(chan) 量占世界的近25%,超過德國成為(wei) 世界製造業(ye) 產(chan) 出zui大的國家,但整體(ti) 製造業(ye) 競爭(zheng) 力排名僅(jin) 為(wei) 第13位。
不管是波士頓的高估還是武大的低評,從(cong) 更長久的時間維度看,中國製造業(ye) 正在逐漸找回曾經失去的尊嚴(yan) 卻是不爭(zheng) 的事實。
2010年,中國超過美德兩(liang) 國,成為(wei) 製造業(ye) *大國。但用工業(ye) 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的話說,則是“再次成為(wei) 製造業(ye) *大國"。早在1850年前,中國丟(diu) 掉了製造業(ye) *大國這個(ge) 位置,經曆了150年,又重回製造業(ye) *大國這個(ge) 位置。
“中國製造業(ye) zui大的優(you) 勢就是整體(ti) 國內(nei) 環境處於(yu) 不斷優(you) 化的趨勢,雖然勞動力成本上升,但還是相對比較便宜的地區,人才較為(wei) 充裕,競爭(zheng) 優(you) 勢明顯。"北京交通大學教授、廣東(dong) 省社會(hui) 科學綜合開發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煥,在金融危機之後曾經這樣總體(ti) 定位中國製造業(ye) 。
與(yu) 此同時,以人力成本增加為(wei) 代表,整個(ge) 製造業(ye) 生產(chan) 成本都加劇上升,進一步擠壓了利潤空間。中國製造業(ye) 正麵臨(lin) 著巨大的變革,這種變革既有產(chan) 業(ye) 調整帶來的壓力,也有自己產(chan) 業(ye) 發展的推動力。整體(ti) 處於(yu) 變革波動時期,是目前中國製造業(ye) 基本的寫(xie) 照。
“現在各主要製造業(ye) 大國都在進行戰略規劃,布局未來十年或類似的時長,因為(wei) 大家都看好未來製造業(ye) ,尤其是智能製造的發展前景。"亞(ya) 洲製造業(ye) 協會(hui) CEO羅軍(jun) 告訴新金融觀察記者,目前和未來一段時間內(nei) ,將是製造業(ye) 發生重大變革、重塑各國在這一領域位置的關(guan) 鍵時期。“中國推出的"2025規劃"雖然不是zui早的,但是幾年前就已經進行了類似的調研和論證。"
通過2025的規劃,來扶持和培育新興(xing) 產(chan) 業(ye) 的發展,同時做好現有製造業(ye) 的發展升級,在已有規模基礎上,向高層次發展,已成為(wei) 共識。
曆*,每一次製造技術與(yu) 裝備的重大突破,都深刻影響了世界強國的競爭(zheng) 格局,製造業(ye) 的興(xing) 衰印證著世界強國的興(xing) 衰。10年之後的中國製造業(ye) 將會(hui) 怎樣?
“我們(men) 雖然是製造業(ye) 的大國了,但是大而不強。從(cong) 現在開始,要從(cong) 製造業(ye) 大國向製造業(ye) 強國轉變,這就是我們(men) 製定"中國製造2025"的時代背景。"苗圩在接受媒體(ti) 采訪時表示。
中國製造業(ye) 在規模上已經是世界*,在影響力和可靠性上仍然差距巨大,即使在製造業(ye) 內(nei) 部,資金允許的情況下,的仍然是國外產(chan) 品。曾經有一次,一位國內(nei) 某設備製造商的女總,因為(wei) 工廠卷簾門電機損壞,倉(cang) 庫門打不開,無法按時發貨而震怒。在設備部門提交的維修方案上,草草寫(xie) 下了“隻買(mai) 德國電機"。而實際上,她並不知道電機領域德國有哪些優(you) 勢和產(chan) 品,隻是下意識地認為(wei) ,德國電機可靠。
大而不強
2013年,中國製造業(ye) 產(chan) 出占世界比重達到20.8%,連續4年保持世界*的大國地位。在500餘(yu) 種主要工業(ye) 產(chan) 品中,有220多種產(chan) 量位居世界*,製造業(ye) 大國的稱謂不容質疑。
在規模上,中國製造業(ye) 已經處於(yu) *的位置,但*的背後存在的問題,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(jue) ,其中大而不強被認為(wei) 是zui核心的劣勢。
經過WTO十年洗禮,中國很多行業(ye) 得到了巨大發展,製造業(ye) 也是主要的受益者之一,取得了不小的發展,但是對中國製造業(ye) 的反思和質疑之聲也一直未斷。
從(cong) 世界製造業(ye) 產(chan) 業(ye) 分工看,雖然已經不是襯衣換飛機的時代,但中國製造業(ye) 仍未能擺脫世人眼中的低端概念。2015年春夏之交,中國遊客去日本搶購馬桶蓋和電飯煲的風潮,雖然zui終發現這些產(chan) 品的製造產(chan) 地來自中國沿海地區,但仍然讓業(ye) 內(nei) 開始反省。製造業(ye) 分工中尚處於(yu) 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低的“製造—加工—組裝"環節的總體(ti) 位置,是搶購風潮離不開的背景。
按照“微笑曲線"的說法,中國製造業(ye) 大多處在“微笑曲線"的zui底端,換言之,中國的製造企業(ye) 大多處在附加值較低的製造加工環節。中國製造業(ye) 主要是缺乏自主創新,自主創新能力薄弱;大多數企業(ye) 都是為(wei) 世界知品代加工,缺乏對自主品牌的培養(yang) 和推廣;一些製造企業(ye) 更是什麽(me) *生產(chan) 什麽(me) ,缺乏戰略眼光。
工信部在解讀《中國製造2025》時,將中國製造業(ye) 麵臨(lin) 的問題概括為(wei) 自主創新能力弱,關(guan) 鍵核心技術與(yu) 裝備對外依存度高,以企業(ye) 為(wei) 主體(ti) 的製造業(ye) 創新體(ti) 係不完善,產(chan) 品檔次不高,缺乏世界和跨國企業(ye) ;資源能源利用效率低,環境汙染問題較為(wei) 突出。
根據社科院發布的《2014年產(chan) 業(ye) 藍皮書(shu) 》顯示,在*方麵,中國的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產(chan) 品、低端產(chan) 品在*比較高,2013年前者占30%,低端產(chan) 品在*超過17%。
另一方麵,有專(zhuan) 業(ye) 人士認為(wei) ,製造業(ye) 從(cong) 粗到精、從(cong) 低到高發展也必須遵循產(chan) 業(ye) 發展規律,難免存在一些問題,總體(ti) 來說,中國製造業(ye) 的進程和取得的飛躍發展已經相當不錯,但這種狀況現在開始出現新的變化,整個(ge) 製造業(ye) 的產(chan) 業(ye) 升級和轉型步伐已經很明顯,逐步向好的方麵轉變。